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分類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生命奧祕
萬物之理
化學物語
數學妙用
醫療健康
精神心理
文明足跡
活得科學
科技能源
環境生態
社會群體
科學傳播
電影中的科學
社群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Podcast
Line
科電報
聯絡
關於我們
投稿須知
加入我們
廣告與贊助規範
精選
所有特輯
台灣的追星計畫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COVID-19 防疫專題
異星知識王
斗內泛科學
PanSci 讀力
Lab
偽科學傳播力!讓大宇宙都充滿屬於你的神祕能量
《生物學大會考》你能成為生物學界專家嗎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環境生態
1146 篇文章・ 2 位粉絲
+追蹤
內容包含:天然災害、農業發展、能源(電力)、廢棄物、污染、環保、氣候變遷、暖化、人為擾動、開發
常用關鍵字
國立臺灣美術館
宮保睿
推測設計
生物藝術
科學教育
策展
顧廣毅
塑膠
塑膠垃圾
海洋垃圾
海洋塑膠
海洋生態
澱粉
生物分解
纖維素
CITES
保育物種
森林大火
澳洲
澳洲大火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BBC專家為你解答:基因的祕密
英國廣播公司 |
紅樹林
人體解析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
・2020/11/22
科學解構現實,藝術推測未來?——《啟發性的未來:推測設計、生物藝術與跨領域的交匯》論壇紀實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啟發性的未來:推測設計、生物藝術與跨領域的交匯」論壇,以「啟發性的未來:推測、身體與醫學 - 宮保睿、顧廣毅雙個展」作為主軸,呈現科學與藝術共同描繪的未來藍圖。
國立臺灣美術館
宮保睿
推測設計
生物藝術
科學教育
策展
顧廣毅
0
0
環境生態
活躍星系核
・2020/11/20
可以被海洋生物分解的新型塑膠,竟然是用纖維素、澱粉做出來的!
因工業發展與日常消費產生的塑膠垃圾難以被分解,對環境造成的汙染日益嚴重,正狠狠摧毀海洋生態與環境,因此開發海洋生物分解性之塑膠是一條勢在必行的路。日本宇山浩教授的團隊一直都致力於環保材料的研發,並在今年順利開發出以纖維素與澱粉為原料的塑膠。讓我們一起來看究竟這種新塑膠有什麼特別的呢?未來又可能有什麼發展?
塑膠
塑膠垃圾
海洋垃圾
海洋塑膠
海洋生態
澱粉
生物分解
纖維素
0
0
環境生態
林大利
・2020/11/16
「澳洲森林大火」你該知道的事:可能的起火原因?對生態有何影響?人類該有何作為?
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間,澳洲東南部引起森林大火,範圍面積將近三個台灣,長達 2,000 小時的熊熊烈火,影響了超過十億隻野生動物,包括832種受脅物種。除動物被燒死外,森林大火更衝擊到生態系的其他面向,究竟起火的原因是甚麼?身為人類的我們又該做什麼?
CITES
保育物種
森林大火
澳洲
澳洲大火
澳洲林火
澳洲森林大火
生物多樣性
0
0
環境生態
活躍星系核
・2020/11/02
從臺灣黑熊中索套事件,談該如何降低瀕危動物的傷殘率?
又傳臺灣黑熊中索套事件!黑熊在野外的傷殘率高,「動物保育」與「農損防範」如兼顧?10月5日,林務局召開「防範索套物補瀕危野生動物座談會」,各方討論在此展開。
林務局
瀕臨絕種動物
索套式陷阱
臺灣黑熊
電圍網
0
0
活得科學
PanSci
・2020/10/13
食品新視界:植物肉的科技風潮—— ILSI Taiwan 會議紀實
隨著糧食安全、環保與健康意識的抬頭,現在研發出了全素者也能吃的「植物基替代肉」,被譽為「未來食物」的它,成為近年來最夯的食品話題之一,並登上美國食品連鎖超市全食市場公布的 2020 年最新食品趨勢預測清單。
PBM
未來肉
植物肉
素肉
素食
蔬食
飼料轉換率
0
0
動物世界
活躍星系核
・2020/10/08
「琉璃蟻」大量婚飛讓人崩潰該怎麼辦?先搞清楚是哪一種螞蟻吧!
台灣近年來屢屢占據新聞版面、對人類造成騷擾及危害的螞蟻,除了入侵紅火蟻,大概就是在淺山地區肆虐的「琉璃蟻」了。你知道嗎,這些「琉璃蟻」,常常不是同一個物種的螞蟻!本文將介紹秋兩季會在夜晚大量婚飛、卻受到燈光吸引聚集而造成居民困擾的——扁琉璃蟻。
分類
外來種
琉璃蟻
螞蟻
防治
0
0
人體解析
PanSci
・2020/10/05
【快訊】C肝病毒在哪裡?絕對難不倒你!──2020 諾貝爾生醫獎
2020 年的諾貝爾生醫獎頒給了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 Rice,因為他們發現了 C 型肝炎病毒。也因為他們的貢獻,使得病毒性 C 型肝炎的血液檢查和新藥得以出現,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2020諾貝爾獎
C型肝炎
肝炎
諾貝爾獎
諾貝爾生醫獎
0
0
專欄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
・2020/09/28
全球暖化是假的?盲目追求平衡報導恐放大證據薄弱的推測│科學家與媒體的橋樑(七)
氣候變遷的問題有不同說法,但透過媒體轉述後,一些未經深思的平衡報導反而容易讓大眾錯認「科學界的共識」。當媒體錯誤報導,就要即時發布正確消息;面對科學不確定性也不要回避。一旦科學家與媒體的管道暢通,才有機會真正扭轉偏見與錯誤。
SMC
平衡報導
曲棍球棒曲線
氣候變遷
英國科學媒體中心
0
0
動物世界
活躍星系核
・2020/09/25
世上最早的「小農」在這裡!菌蠹蟲與真菌缺一不可的共生農業
相較於其他生物,其實人類在「農業遊戲」中是很晚才加入的玩家。約一億年前,一群住在樹皮以下、身形不到一公分的小甲蟲就已經開始種植他們的真菌作物。菌蠹蟲和菌蠹蟲真菌之間是一種絕對 (obligate)、互利 (mutualistic) 的共生關係,兩者相依相存、缺一不可。
儲菌器
共生真菌
昆蟲
菌蠹蟲
農業
0
0
文章導覽
1
2
...
115
下一頁
繁
简